同心地区虽然水是咸的,但地里西瓜倒是甜的。西瓜又大又甜,并且还多。
部队进入同心,正是西瓜熟了的季节。缺乏水喝,就从地主的地里搬来大西瓜,当水喝。有时张庆林还用大西瓜洗碗筷。
在西瓜地里,张庆林惊奇地发现,西瓜种在铺满了鸡蛋到拳头大的大小石头蛋蛋的地里。
张庆林感到很纳闷,怎么这里的西瓜种在石头地里?后来发现其他农作物也有种在石头地里的,而且长得很好。于是张庆林就问农民为什么把庄稼种在石头地里,农民说:
“娃娃,这是土地,石头蛋蛋下是土地。把石头压在土上,可以保住水分,地就不会干旱,还可以防止风沙。因为我们这里干旱多,风沙多,才想出这样法子来”。
西征红军一路所向披靡,右路军(红十五军团)在军团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的率领下,从延川的贾家坪出发,经安塞、保安北上,挺进三边,直取三边重镇定边县城。徐海东、程子华率红十五军团七十三师、七十五师经大水坑直插豫旺县境,1936年6月11日夜,红军包围了豫旺县城下马关,并占领了红城水。七十三师部分部队继续向西推进,6月20日和21日,进占同心城(即半个城)和王家团庄。6月27日拂晓,经过两个星期的围城,七十五师一举攻克下马关。6月28日,七十五师与七十三师一部包围了韦州,韦州城内有敌骑兵营和反动民团,几日战斗未能攻克。7月3日红军攻到韦州城墙下,曾一度攻上北城墙。马鸿逵恐韦州有失,危及金积、灵武,其老巢银川难保,7月4日,马部派出的援军抵达韦州,红军恐腹背受敌,主动撤出战斗,退守红城水,因而韦州城未能攻下。
左路军(红一军团)在代军团长左权、政委聂荣臻率领下,从延川出发,经保安、吴旗南下,连克曲子、阜城麻黄岭等地,迅速进抵宁夏的七营、李旺一带。6月9日,红一军团二师先头部队二团由环县的毛井经甘宁交界的马家大山、张家塬石涝子、折腰沟近占豫旺堡,红军的先头部队来到了旱塬。6月16日,在红二师师长杨得志、政委肖华的率领下攻占豫旺堡(今预旺镇)。至此,左右两路西征红军,在同心县境内汇合,完成了一个漂亮的“同心圆”。
红军西征到柠条梁后,十五军团成立了回民独立师,马青年(回族)任师长、政治部科长欧阳武(回族)任政治委员、李铁民任参谋长。独立师有一个步兵连和一个骑兵排,成立初不到100人。西征各部队以团为单位成立了回民工作团。红一军成立了回民教导队。红军非常重视培养地方回族干部。当时,从同心派往陕甘宁省政府所在地河连湾进行学习的干部就有几十人;在下马关举办了回族干部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区、乡基层领导和干部。红军培养的这批回族干部,熟悉本民族的风土民情和风俗习惯,在群众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威信,是联系党与回族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回民自治政权的骨干,为创建回民自治政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红二师攻占豫旺堡后,彭德怀即率西征红军总指挥部进驻豫旺堡,豫旺堡的城隍庙便成了西征红军的大本营和指挥中心。
豫旺堡距同心城70多公里,地处同心县东部的黄土峰峦中。进,可扼同心川,控制西(安)兰(州)公路;退,可速入黄土高原,退守陕北革命根据地。就在这样一个军事重镇,彭德怀运筹帷幄,指挥了西征战役。9月初,为了迎接红二、红四方面军,西方野战军总指挥部从豫旺堡西迁至今王团镇的吊堡子村,总指挥部两迁驻地,都是在同心县境内,时间长达半年之久。
红军攻占这个豫旺堡还有一段故事呢。
哐!哐!哐!
从豫旺县县城下马关过来了几个衙役,敲着一面破锣行走在豫旺堡的集市上,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后,他们站在一个高台上喊开了:
“大家注意了!共产党的红军要打过来,共产党就是共产共妻,红军都是红头发绿眉毛的土匪,打家劫舍,杀回灭教的。县长有令,青壮年都参加杨家堡子的自卫团,妇孺粮食牲畜都藏到偏僻山沟里,封压水井水窖,逼走红匪。”
民国25年,也就是1936年6月初,豫旺县衙役的这一番喊叫,在赶集的人们中引起了一场不小的躁动。
豫旺堡,也曾是藏龙卧虎、兵家必争之地。是元世祖忽必烈曾孙、世系豫王阿剌忒纳失里的最后安居地。
至正十年(1358)豫王与红巾军作战失利后,被帮助守护关陕的军阀察罕贴木儿挤出省城西安,受诏“寻迁六盘”,就看上了这块兵塞要地,建筑豫王城安居,地名由此而生。
到了明朝,自然不会沿袭前朝的封王,但城堡犹在,尤其豫王城作为地名已流传甚广,无法改变,就取其谐音改称豫旺堡。直到民国时,把清朝设在下马关的平远县,县名都直接改为豫旺县,可见豫旺堡的声名远播了。
豫旺县内有三个较大的集市,一是县城下马关,二是豫旺堡,三是同心城,也叫半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