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松开手,轻轻摇头,眼神中透着坚决:“不,光是一部《永乐大典》,你就已经胜我多筹了。”
这话确实是朱标的心里话。
他的意识中,自己作为天命所归的大明接班人,朱标从出生起就预见到自己的命运——
朱元璋去世后,他自然会成为九五之尊,一切都看似那么顺理成章。
他自信,一旦成为皇帝,定能像朱元璋一样勤勉执政,丝毫不敢懈怠,成为无懈可击的模范君王。
但这也仅仅如此。
所谓的模范,其实是遵从规矩,沿着朱元璋治理国家的道路前行,一辈子小心翼翼。
最终或许能赢得臣子们的惋惜与美名,但生活平淡无奇,没有波澜。
直到今天,朱标亲眼见证了郑和远航西洋的伟大壮举,这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又亲眼看到了《永乐大典》在华夏文化史上留下的辉煌篇章,他才明白,这不是随便哪个帝王就能做到的。
换句话说,这超出了朱标的能力范围,即使是身为帝王也是如此。
要成就这样不朽的功业,需要有超越常人的远见卓识,有过人的胆量,还要敢于面对文官们强烈的反对。
人们都说,朱标是最理想的皇太子,登基后会是完美的帝王。
然而,完美有时候也是一种限制。
一个完美的人,缺乏突破的冲动,只是按部就班,无风无浪地度过一生。
他无法像朱棣那样,每一步都留下独特的历史印记,那是英雄光辉,是独一无二的盛世景象!
朱标深深明白这一点,所以他说朱棣已经超越了自己。
看着这对兄弟深情厚谊,徐妙云早已泪眼婆娑,或许是为丈夫不朽的成就感到自豪,也或许是为朱棣辉煌得到太子认可而感到释怀。
马皇后的眼里也是满满的疼爱,不禁轻轻叹了口气,对她来说,无论是朱标还是朱棣,都是她的心头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