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新的技术和经济转变点,美国的经济政策制定者和主流经济学家们已经做出的应对集中体现于三个方面:
首先是减税加投资军事、投资基础设施、新技术
当年里根政府为了培养企业发展的自身动力,第一次在美国历史上大规模地开展减税行动,取消了对企业的诸多严格管制,保证企业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并通过增加国防开支、实施星球大战计划,来带动国内高科技产业和制造业的蓬勃发展。{{x}相比之下,奥巴马政府的举措目标更为明确,在减税的同时,更多的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技术的研发。
到了现在的希拉里政府,主要精力开始集中在后两个方面。
其中一个方面需要美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处在转变期的美国,国外投资发挥着两重关键作用。
一是若想成功实现产业升级,就意味着要有大量资金接盘已经相对落后的产业,促进社会就业,使得新解放的资源可以布局到新兴产业当中,为新技术的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是在经济衰退时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必然导致财政赤字的不断攀升,如果要避免赤字对通货膨胀的带动作用,必须以出售国债的方式弥补赤字,外国资金无疑是主要购买力量。
在里根时代,美国吸引的投资方主要是日本,一方面出台法案鼓励外商投资,另一方面,运用各种手段。鼓励日本企业主动或被动地到美国投资。比如1981年美国要求日本自动限制对美国汽车出口后,导致日本各大汽车公司为绕开限额。都必须选择到美国投资工厂以维持在美国的市场份额。
到了奥巴马政府,中*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奥巴马政府的目光自然转向了中*。一方面,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欧债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从根本上造成中*只有美国国债一个方向可投的局面,另一方面,提高中*商品对美出口的贸易壁垒,这都将最终导致中*对美国投资金额的大幅上升,以保障美国产业升级的完成。
这方面希拉里只需要继续延续奥巴马政府的政策,便可继续完成美国重要的转型工作,但这也需要希拉里政府上心去维持与中华的关系。
而真正需要希拉里政府去完成的工作是最后一个。那便是强硬的对外政策,希拉里之所以当选美国新总统,与她一贯的对外强硬作风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在国内经济疲软、国际格局急剧变动的情况下,美国政府仍要维护美元霸权,利用一切手段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依仗军事上的强硬。冷战时期美国政府为了遏制苏联不断崛起的势头,不惜与西欧盟国关系恶劣,他们认定苏联不会采取激烈手段反应,肆无忌惮地对其实行军事上和经济上的高压制裁。造成苏联国内经济情况的不断恶化。
不过,面对崛起的索马里,当年对付苏联的那套办法是无法复制的,希拉里政府选择了另外一条路。继续保持美元霸主的地位。那就是拉拢更多的国家,用美元和经济捆绑这些国家,再辅以军事上的强大。让越来越多的国家离不开美国。
就目前来说,希拉里政府的这种手段无疑是成功的。印度在短短几年的时间,便成为美国最坚实的伙伴国。美国将大量的美元投放在印度,帮助印度完成工业和基础建设,而印度购买大量的美国国债,承担着美国经济风险。
并且在军事上,印度也开始依赖于美国,虽然印度现在已经拥有自己的造船工业,但依然有太多的技术和设备需要从美国进口,就算是让印度洋骄傲的计算机产业,也需要美国人的支持。
一旦美国停止了对印度的技术支援,那现在印度所谓成长起来的军事工业,将会彻底熄火,印度海军的五个航母战斗群,三艘小鹰级恐怕就要用拖船拖回印度。
当年奥巴马之所以放心的把技术和航母都送给印度,就是对准了印度人的命脉,牢牢掌握所有技术的关键点,让印度人不得不依赖美国,否则印度的工业就是没有办法运转,航母也只能待在港口生锈。
而渐渐习惯了强大起来的印度人,也自然不可能愿意回到当初那种全部都要依靠世界的地步,虽然现在依然要依赖美国,但其他大部分的东西,印度都可以完成自己生产。
也正是有了印度,再加上北约,美国才能够继续保持现在世界霸主的地位,当然,这也离不开美国自身的快速发展,对外强硬离不开军事支持,拉拢其他国家只是外力,强大的自身才是一切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