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4玄武门前夕(过度章节)
时间一天一天过,黄俊明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天仙宫静静地看着李建成、李世民之间的斗争不断升级,不想之间的挤压,静静地等待着玄武门事变的发生。倒也不是说黄俊明冷血,希望看到流血事件的发生,只是黄俊明觉得李世民登基之后自己才能不像现在这样活的这么疲惫。
当然在这过去的三月四月五月当中,黄俊明所“预言”的事情无一不准的发生了,李世民自然觉得惊异,几次上天仙宫想要在黄俊明的口中听到些其他的消息,但黄俊明却闭不见客,甚至连早晚给天仙宫的道士们讲经都很少露面,要不是时不时的和几个徒弟交流一下,没准天仙宫的道士们会认为这仙师驾云而去了。
在过去的这几个月里,那大嗓门的程咬金被李元吉无限,从马军总管外放到了康州做刺史。其实作为李世民下属的他们也很为难,但感觉却也很敏锐,房玄龄杜如晦早就劝李世民诛杀李建成、李元吉,只是李世民实在是无法下手罢了。而程咬金临走却对李世民说:“大王的辅佐之臣快走光了,到时候大王自身又怎么能够长久?我虽然誓死不愿离开京城,却也奈何不了黄命,希望大王早些定下计策。”
李世民依旧有些疑虑,程咬金走了不久,李元吉又用金银丝帛贿赂右二护军段志玄。段志玄拒绝之后依旧如同程咬金一般被贬地方。
接连几个月内,房玄龄、杜如晦又在李建成、李元吉的诬陷中先后被李渊斥逐在外。到现在也只剩了长孙无忌还留在秦王府,雍州治中高士廉、右候车骑将军三水人侯君集、尉迟恭在外。日以继夜无时不刻的劝说李世民诛杀李建成,李元吉。
说实在的骨肉亲情还是在李世民的脑中挥之不去,虽说自大唐得了天下之后,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的关系越来越坏,但曾经那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感情还是在李世民的脑中挥之不去。每当李世民想向黄俊明问计时却怎么都无法见到黄俊明,无奈之下李世民甚至向灵州大都督李靖、行军总管李世勣问计。
又过了几日,卢南叛乱的消息终于传到了长安城,被搞得焦头烂额的李世民,几次上奏出征都没被李渊批准,反倒让那贪恋酒色时常犯错的李元吉领兵出征。这让本就心情不顺的李世民更加的郁闷起来。不过在这些事情发生之后,李世民早就加强了对李建成,李元吉的监视。这一监视下来却也发现了几件隐秘。
虽说李世民对诛杀李建成、李元吉一事表示的十分优柔寡断,可李建成、李元吉对想要杀害李世民一事一点都不含糊,早在武德七年就已经下过一次手了,只是没有成功罢了。这次李元吉得到出征的机会,便和李建成商量着,趁着出征送别的时候将李世民一刀杀死。
很巧合这事被李世民安排的密探发现了。李世民自然惊出了一阵冷汗,连忙向着皇宫奔去,而这一天正是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门爆发的前一天。
“儿臣参见父皇”李世民跪在太极殿下。对着李渊说道。
李渊正批改着奏折,见李世民来了,只是打了个眼,用手轻轻一抬,示意李世民先起身稍等一会。不得不说李渊除了对选太子一事做的不够好之外。其他的事情做的勤勤恳恳,确实是一个好皇帝。不过哪个开国君主不是雄才大略,勤勤恳恳呢。世人对李渊的印象少,只是原因他有个好儿子比他更适合当皇帝罢了,就好像大清坐在北京金銮殿的第一位皇帝是顺治,却没第二位坐上宝座康熙更有名一样。原因不是他们不是好皇帝,只是他们的儿子比他们做的更好罢了,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在那龙椅上坐的时间太短。
直直等了多半个时辰,李渊才算批改完奏折,叫贴身太监小耗子收拾了满桌子的奏折之后,抬眼看到李世民依然站在那里,开口说道:“世民啊,这时候来有什么事啊?别说还要领兵出征了,朕不许!”
在李渊的脑海里似乎觉着李世民就是来请求领兵的,对于李世民这个儿子,李渊真不知道该怎么对待,李世民功盖殿下,内外归心。李建成虽然也有些武略但能坐上这太子的位子也就是因为年长,虽然李渊曾想过另立李世民为太子,不过也知道一旦李世民为太子定会引发一场兄弟间的厮杀,所以只能保住李建成的太子位子不动摇。再者李世民功高震主,虽然是李渊自己的儿子,但自古天家无情,李渊对这个儿子还是有些忌惮的。
常年以来李建成、李元吉贿赂**嫔妃,李世民却丝毫不去讨好诸位妃嫔,此消彼长之下,嫔妃们自然常在李渊耳边争相称赞李建成、李元吉而诋毁李世民。
在这几个方面的互相作用下,李渊也渐渐的开始疏远起李世民来。
李世民在殿内本就站的有些疲惫,见李渊总算忙完了奏章,却听到李渊如此说。也不由得有些无可奈何起来。出征和自己的身家性命比起来,哪个更重要?
但若直接对着李渊说李建成、李元吉要杀我,这也是不可能的,没准到了李渊耳中反而起了反作用。李世民内心暗自挣扎了起来,不过没过多久,一咬牙一跺脚,终于定下了心思。
“父皇,儿臣弹劾大哥、四弟yin乱后*宫!”李世民对着李渊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