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夏的航空动力工业未来发展方向,杨卫平专门就材料与工艺技术领域作过科学规划。将材料、信息、传感器和经济可承性,作为华夏国防科技研究优先发展的四大技术分类。
在华夏空军所属的研究单位,把材料与工艺列为空军六大高效力技术之一。
杨卫平很清楚,航空技术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进步。一代材料,一代装备,是材料推动航空技术进步的真实写照。
航空发动机推重比的搞高,性能的提升,同样离不开材料的进步。
因此,杨卫平利用手中权力,通过实施专项和综合性研究计划,成立了四个专属机构,专门研发军用发动机用先进材料与工艺,以提高其综合性能。
现如今,华夏的战斗机发动机材料,正在向着密度更小,耐温能力更高,费用更低,寿命更长,结构设计和材料工艺一体化等方向发展。
在s6-h1核心机发展起来的s9、s8系列军用涡扇发动机,推重比达到了7.0~8.0左右。涡轮进口温度也提高了1550~1650k。为了满足这一要求,质量轻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开始使用,钛合金用量加大,耐更高温度的高温合金的用量也有大幅提升。
众所周知,高温合金中,钛基合金至少就有数百个牌号,镍基合金同样如此。以s10为例。发动机转子叶片、轴、盘,采用的就是不同型号的钛合金。压气机选用的镍基高温合金也分好几种。
因此,无论是钛基合金,镍基合金,还是外涵机匣采用的树脂基复合材料,要想研制出性能更好的材料,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短时间内就能立竿见影的。
如果他能继续掌控指挥华夏国防科工委,这些规划和计划。肯定可以按他的既定发展方针得以实施。但是。计划没有变化快,他很不甘心地被一帮鼠目寸光的家伙人轰下台了。而这些极为耗费资金的基础研究项目,能否继续进行,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即算这些项目没撤。但在资金方面的支持绝对不会有他杨卫平在位的时候那种不遗余力。
虽说华夏当前的改革开放实施还算顺利。但国家整体缺乏发展资金。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
到处都要用钱,很多科研项目都在嗷嗷待哺。不少单位为了向上级部门申请经费,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些人甚至都到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地步。
既然对国属研究机构没法掌控,他只能想办法另起炉灶。
华夏的科研人才他要挖,美国、苏联、台湾的人才,只要有机会,他同样不会错过。
三代战斗机和发动机目前有了,四代机的预研也开始启动。如果华夏高层决定牺牲一些耗时烧钱的重大项目去抓那些见效快技术含量低的“来钱”项目,杨卫平也不敢打保票,一号首长就一定不会犯迷糊。
上一世,华夏就是因为搞基础材料研究太过烧钱,而有意忽略。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于那些来钱快的轻工业项目上,造成了华夏在材料研究应用领域一直都受制于人。
而今,杨卫平原本可以凭他一己之力扭转这种局面,但是,他没想到历史的愤性是如此巨大。刚刚开了个好头,步入正轨,他这个领头羊竟然被撤职了!
求人不如求己,不能将所有希望都寄托于国家行为。天知道他这只大蝴蝶振翅引发的不可知变数会往哪个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