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大夫从排斥商业到接受“商业与农业并列,一视同仁”,归根结底,是官员与商人有了共同的利益。
另一种方法,是商人自己获取政治地位,出钱,盐商有的是钱,可以出钱买监生、贡生,不论在政治和社会上,都有便利。
而徽州商人遍天下,不回故乡,是诸多原因造成的,朝廷政策方面,就是子孙在外地考科举,必须有二十年的定居时间,因为回到徽州考,很不便利,名额又少。所以,凡是有徽商的地方,都会买田买地买房产、迁祖坟、请老师,在科举兴盛的时代,商人不得不向儒士转变。
盐政要找代理人,天下的人都会排队来挤,而最终胜出的,只有徽商,可见,徽商为此做出了种种的努力,他们一些人有良好的品德,胜利总是有各种原因的。
“听说令郎捐了监生,明年就可以参加考试了……”贾琮道。
“多谢大人挂怀,犬子沈德辰,正在燕京国子监……”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好啊,好啊,看来沈会长对令郎充满希冀,有时间本官也见见……刑部董大人的书信,本官也收到了……”贾琮一语道出真谛。
新安比邻浙江,徽商发财第一站就是杭州,而沈三贯的代言人,正是董安国。
其他盐商无不如此。
这才是贾琮不能得罪所有盐商的根本原因。
沈三贯正抱拳感激,贾琮叹气道:“你也知道,我巡按三省,重中之重就是河道,河道要的是钱,时至今日……”
“在下明白……”沈三贯道:“大人要多少数目呢?草民也愿意捐个头衔……”
盐商是能捐官的,比如内阁中书舍人、翰林院学士什么的,但买来的只是一个头衔,没有实际权力。
“一千万……”
沈三贯吹吹胡子,目光呆滞了……
这个……
“呃……”沈三贯低头道:“大人既受伤,又告病,盐法道自有巡盐御史……”
“董大人是我老师,户部、工部、刑部、内阁,多少人在看着我,你回去好好想想,沈会长,至于到时候怎么做,合适不合适,我这里有章程,不必多问……”
一千万并不夸张,乾隆年间的鲍志道,捐了二千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