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要把前几天被四人帮夺去的青春给补回来。各位瞧着顺眼,投张推荐票呗。推荐票,又不要钱!哪怕投一张呢?)
~~~~~~~~~~~~~~~~~~~~~~~~~~~~~~~~~~~~~~~~~~~~~~~~~~~~~~~~~~~~~~~~~~~~~~~~~~~~~~~~~~~~~~~~~~~~~~~~~~~~~~~~~~~~~~~~~~~~~~~~~~~~~~
“那好,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也不跟你客套了,等会儿你便知道做些什么。”说完便扭头对邓圣道:“回头咱们去盛和坊,你叫人偷偷去把那鲁大山唤来,晚上再说。”
几个人嘀咕一阵,便转台去了盛和坊分号。
梁丰等邓圣和仲殊亲热够了,就给包拯和仲殊二人互相介绍,简单明了。也不管两人互瞅的眼神有些怪怪,跟着就介绍起《汴水闻见》的经营模式和编辑流程。
两个都是人才,对这些小道自然一说便知,其中一些细微末节,要盛和坊的工匠才清楚,梁丰也了解不了那么细,只有今后慢慢熟悉。
这时虽然包拯家里的回信还没到,但小包心里明白,多半是成了的。也就不过多推脱,默认接受任务。按梁丰的分派,包拯是主编,负责罗缉新闻,筛选时事重要报道;仲殊是副主编,负责趣谈杂闻。市井百态。又因仲殊诗画皆能,故而还兼任美工排版之责。
邓圣在旁边默默倾听。偶尔也根据自己对这几期报纸的感受发表些意见。四个人仔细商议讨论,渐渐把今后的办报方针定了下来。
包拯有些不满道:“既然要有朝廷新闻重要报道,如何不加些按语、评语,以使读者可理清脉络,深解其中,岂不是好?”他以为自己出了个好主意。
仲殊马上接嘴道:“除非你不要前程!朝廷之事,自有百官相公们去操心,咱们只管发了就是。万一你哪句话说得不对。自己闯祸,报纸遭殃,岂不糟糕?”仲殊是个自来熟,他以为已经跟包拯认识,又是梁丰牵线齐心协力要干一番事业,自然敞开他那多情的心扉直言。
包拯哪受得了这个?冷冷地注目而视。仲殊瞬间感受到强大的气场压力,不由得讪讪起来。这时他忽然明白。刚才为啥梁丰被这厮噎得有出气无进气,还是让着他。太他妈金刚不坏了!
梁丰自然知道包拯的脾气,便笑着委婉解释道:“说句实话,有些事情,咱们没有身在其中,其实是很难了解朝廷一些做法的真实意图的。看一桩政策。咱们要看的是能不能对天下大多数百姓有利。要说人人有利,个个平均,那绝对做不到。但能顾得了大多数,便是善政了。”包拯略略点头,勉强同意他的说法。
梁丰得包拯鼓励。便继续道:“至于有些事情,咱们毕竟离得太远。如果妄自猜测,胡乱批评的话,恐怕反而会起副作用。总不能有些说,有些不说吧?你一评,便篇篇都不能放过。岂不两难?还不如过一段时间,百姓的见识渐渐提高,视野也慢慢宽了,咱们再以探讨的口气商量一二,或许朝廷也能接受,有识之士也不认为咱们在放厥词,老百姓也不会被咱们见识浅薄而误导。一举三得,稳稳妥妥岂不是好?”
这样说话,虽然和仲殊其实是一个意思,但大家都比较舒服了。包拯又不是二百五,当然懂得这个道理,也就稍微面部肌肉松弛了一下,表示同意。
不知不觉,已经快到掌灯时分,盛和坊的人端上酒饭,请几位老爷用膳。
才吃了饭,邓圣派出去的人便已回来了,带回了鲁大山。梁丰以人为本,问吃了没有,答复没有,梁丰便又关心地安排鲁大山等人先去吃饭再来回话。
鲁大山去了又被叫回,本来憋了一肚子气,以为县太爷是要开销自己了。谁知一来就安排吃饭,还好酒好菜。等他吃饱喝足恋恋不舍地离开小饭桌,心中的不快已经消了大半。再近来作揖时,语气也缓和了许多。什么叫吃人嘴软,啥时候,对什么人都行得通的这个道理。
梁丰也不同他多罗嗦,直接说道:“鲁大山,本县叫你回来,是有事吩咐你。刚才在那处,既有你的弟兄们守着,也有周记的人在旁,我要护着你,也没办法。何况此事明着就是你没道理。抢不过人家就去打,要人人都如同你这样,那还有什么王法?还要什么秩序,打到最后,武艺天下第一做大王呗?问题是鲁大山,你的武艺,能做大王么?”
被梁丰一半训斥,一半嘲弄,又在周围都是官的强大压力之下,鲁大山终于鼻尖冒出冷汗。